2022年11月,太阳集团44118备用址生物学科将迎来创建100周年庆典。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生物系之一,44118太阳成城集团用一个个重要成果赓续生命科学之学脉,培育可堪大任之栋梁。一代又一代的生科人扎根中国大地,书写科研报国新篇章。
上世纪30年代,高尚荫教授开创了中国大学病毒学教育及研究的先河;1936年,武大生物系汤佩松教授首次在世界著名刊物《自然》和《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1939年,高尚荫教授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中华桃花水母”;1943年,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造访武大生物系,对这里的教学研究成果感到无比兴奋……
“我会将经验最丰富、阅历最广泛的人生阶段奉献给武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教授初来生科院时动情的说道。
从上世纪几十年如一日不懈钻研的坚定信念,到新时代迈上“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如今,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青12人,各类国家高层次人才54人次,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青等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从25岁开始,每当秋风乍起,“农田院士”朱英国便会奔赴广西南宁;寒冬来临,他又转战海南岛;直到次年春天,他才揣着种子返回湖北。40多年来,朱英国一直过着“水稻候鸟”的生活,团队选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在我国及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累计种植面积超5亿亩。
不止是朱院士,围绕国家长远发展重大创新领域研究,一代代生科人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
舒红兵院士团队潜心探究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成果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宋保亮院士团队集中研究胆固醇代谢和相关疾病,研究成果两度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于丹教授团队坚守梁子湖孤岛23年,提出全国湖泊治理新思路,获评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中国生态文明奖”;蓝柯教授领衔的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世界上首次揭示病毒气溶胶传播空气动力学特征;何光存教授团队攻克了抗褐飞虱基因克隆的世界性难题;孙蒙祥教授揭示了植物受精早期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44118太阳成城集团前瞻谋划学科发展,在病毒感染与免疫、棉花功能基因组、细胞糖脂代谢、水稻抗虫和育种等四个方向上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在生物医药、水稻育种、水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成功转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百余项。(秦正保 石蕾 钱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