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厚植家国情怀、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同时深入推进“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强基计划”的发展方向,2023年11月,在学院团委书记郭喆老师的带领下,44118太阳成城集团2020级强基班的同学们一同前往香港、深圳、广州等地,踏上一场学术交流与实践调研的旅程。
香港站:珈梦入港,共话科研促成长
行程的第一站,是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香港作为国际化的发达城市之一,孕育出极具特色的教育环境。3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依山傍水,在天然的地理优势下,生物学科得以充分发展。其44118太阳成城集团开设六个本科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化学(BCHE)、生物学(BIOL)、细胞和分子生物学(CMBI)、环境科学(ENSC)、食品和营养科学(FNSC)和分子生物技术(MBTE),为学生在科学、卫生和相关领域以及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研究生学习提供条件。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在鲎、海洋水产等海洋生物环境科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参观合影
首先,香港中文大学张志强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的培养理念、规模设施以及近期突出学术成果,通过近距离的交流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前沿新知热点,感知不同学习模式。之后,何军贤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标本馆,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上面的生物科普课,从海洋生物到陆地生物,丰富的物种类别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同学们在认真倾听张老师的讲解
参观标本馆
交流最后,同学们与几位学长学姐用英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解研究方向,吸取学习经验,师兄师姐也针对具体课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一些建议。香港开放的思想、活跃的思维给了同学们全新的体验和感悟,也让同学们对科研的方向有了更多元更深刻的理解。
与港中文的学长学姐交流
深圳站:让“最强大脑”动起来,让科研成果转起来
第二站,团队来到了创新之城深圳,触摸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核心脉络。5日下午,同学们前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奔赴科创第一线,参观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在与同辈交流中共探多学科交融的研究模式和独具特色的研究思路。
“脑所”的参观学习让同学们学习到了脑科学相关知识,了解到了以“脑所”为代表的脑科学相关的研究方法和自主研发技术,这启发了强基班的同学:做研究应立足于国家发展重大需要,创新运用多学科交融研究模式探索无限可能。
广州站:友校交流,学术研讨
11月6日,团队来到了中山大学,与中山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2020级强基班同学进行了热切交流,了解中山大学生物学科的学科特色,共享两校“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探讨专业课程、课外活动,交流当前科研进展,并与中山大学的同学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互相提问,气氛十分热烈。
随后,在中山大学同学的带领下,团队前往中山大学的标本馆,参观了数量丰富的昆虫、鸟类、化石标本和独具特色的亚洲象、北极熊标本。标本馆还保藏了一些在东南沿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色下存在的海洋生物标本,使同学们得以领略大千世界的生物神奇。
11月7日和8日,团队出席了第五届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研讨会,会议围绕“大数据时代微生物系统学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设置了专场论坛、青年学者论坛、研究生论坛、颁发终身成就奖等多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推动大数据时代相关研究技术的学科交叉发展以及信息数字化进程。
会议现场异彩纷呈,不断输出行业的最新资讯和最新研究进展,干货满满。包括中国科学院徐建国院士、赵国屏院士、邓子新院士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专家、青年才俊分享了其在系统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的200多名国际人士参会,超过30位学者做了分享报告,带来了许多国际视野的新发现新观察。大会气氛激昂热烈,研讨知识专业严谨,同学们不仅接收了来自微生物领域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也感受到了新时代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不断引领着行业向前发展。
会议中同学们认真聆听前沿报告,记录笔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学术研讨中,与优秀前辈和同学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获得了新的启发和思路。另外,在优秀墙报的评选过程中也能见到同学们的身影,再次展现了武大生科学子踏实的学习风貌和昂扬的青春活力。
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不仅锻炼了科学思维,开拓了科学视野,也有效激发了思维的火花,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走过香港、深圳、广州三地,与百余位科研学者交流,更将拓宽国际视野、矢志创新思维、勇于交流探讨的精神深深融入同学们心中,以实践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把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字:张丞源、赵玉曼
摄影:张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