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常德,邹节明的外公当了一辈子的采药人。在外公的影响下,邹节明从小就爱闻中药味儿,4岁就能辨别出金银花、桔梗等20多种草药。到了9岁,外公书房里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50多本中药典籍就成了他的最爱,小小年纪就立下志向,“要当李时珍,悬壶救世”。
九年后,18岁的邹节明如愿考入太阳集团44118备用址生物制药系。从太阳集团44118备用址毕业后,邹节明被分配到桂林市中药厂筹备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发掘祖国医药宝库的事业中。他认为,民间许多疗效显著的中草药验方、偏方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如果利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加以整理提高,将会独辟蹊径,使古老的中医药焕发青春。
在一次出差的途中,他遇到一位老农,从他的草药摊上买了几包草药,说是治尿路感染效果很好。邹节明打开一看,发现其中几味主药与他平时所看的中草药文献记载和医院用药多有吻合,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回厂后,他反复研究了组方、工艺,并与有关单位合作,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以广西中草药为主要原料,治疗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的良药——三金片。该药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在市场上历经二十余年仍长盛不衰。
1985年5月,邹节明坐火车从衡阳返回桂林,车厢里有一个5岁男娃因为舌头生疮而哭闹不止,后来一位瑶族老爷子当场用一盒白色霜抹了两下,孩子马上停止了哭闹。
“干嘛不生产去火的药呢?”邹节明马上联想到整个南方夏季气候炎热,当地人又喜欢吃辣椒,所以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以及患急、慢性咽喉炎的特别多,“市场前景要比肾炎药大得多。”
详细一了解,瑶族人民采用的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也就是将10斤西瓜皮和5斤硫酸钠,装入黄沙罐内,挂于阴凉通风处,“等到砂罐外面有白霜冒出,再用干净纸片刷下”。但是,那种方法显然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生产周期太长,”需要8-10个月”。其二,取霜率太低,“100公斤西瓜只能产3公斤霜”。
此后,他亲自带领厂里的公关小组,“把改造生产工艺,提高取霜率和缩短生产周期作为主攻方向。”经过3年105次的反复试验,1988年,邹节明的桂林西瓜霜终于问世,“生产周期由原来的8-10个月,缩短到5-7天成霜”,“原来100公斤西瓜可以产霜3公斤,现在可以提高5-7倍。”